央视网消息 “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25年秋季发布会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”11月1日在厦门大学举行。会上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数据,模拟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关税变化的宏观经济效应等,并提出系列政策建议。
报告显示,2025年前三季度,中国经济表现稳健,GDP同比增长5.2%,生产供给平稳、物价稳定、新动能成长,彰显强劲韧性。但深层矛盾凸显:经济增长生产属性突出,扩张未有效转化为产品消耗与收入分配,导致产能过剩与库存积压。国内需求端,房地产调整持续,投资增速大幅下滑,消费受政策退坡趋缓,供需结构失衡造成宏观指标与微观感受的温差;外部需求虽靠贸易转移和“抢出口”效应保持高增速,但全球经济下行、美国关税影响加深,出口订单短期化趋势明显。此外,新能源、芯片等新兴行业增长强劲,但占比偏低,难以对冲房地产下行冲击及承接相关就业压力,结构性转型阵痛仍将持续。
报告称,今明两年中国经济GDP仍将大概率完成5.0%以上的增长。政策模拟表明,美国加征关税将抑制中国出口,若延伸至其他主要贸易伙伴,负面冲击将显著放大,中国需加码对冲政策。
综合宏观经济运行与预测分析和政策模拟结果,课题组建议,要坚持“以我为主”,坚定经济稳增长、稳就业的宏观政策取向,延续政策利好和宽松环境,精准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工具,充分利用好“十五五”规划制定带来的激励作用,更加突出经济建设中心地位,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,畅通国内市场循环,推动居民收入分配机制改革,对投资尤其民间投资、居民消费等薄弱环节,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强化方向指引,提振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信心。
活动当天,还发布了百位经济学家“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问卷调查报告”、“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实时监测报告”,以及“‘一带一路’五通指数与人民币汇率影响力指数报告”。